快捷导航

不读经典 就等于“阅读降级”? 教育

[复制链接]
查看: 30|回复: 0
发表于 2024-4-14 21: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挺感谢花呗借呗的,他帮我度过了大学之后找工作时最艰难的一段时光,之后赚了点钱也都有存钱,存进余额宝吃点利息,偶尔利用余钱买点理财产品,赚点零花钱,也不会乱花钱。还是那句话,凡事都有两面,就看你怎么用它。要说它助长了人们的消费欲望,我觉得那不是他的错,社会上各种贷款的软件或渠道层出不穷,就算没有花呗借呗,那些有很强消费欲望的人也会通过社会渠道借钱贷款甚至高利贷来满足自己,所以并不是他的错。就像up主说的,他是很合理的一个产品,是一个合理取代社会上各种借贷渠道的好东西。共勉。
一部经典文学著作《遮蔽的天空》近日在国内意外走红,有人以此为理据来反驳所谓的“阅读降级说”——“20年前的孩子读余华、苏童,10年前的孩子读韩寒、郭敬明,现在的孩子压根就不读书。”这一说法确实能反映一定的阅读流行趋势,但还不足以得出“降级”的结论。而偶然蹿红一两部文学经典,也并不意味着大众阅读口味会发生质的攀升。

且看这部《遮蔽的天空》,通过“二战”结束后3个美国知识分子前往撒哈拉旅行途中发生的故事,探究了现代人的情感疏离和存在危机。或许正如出版方分析的,比起上一代人,我们更容易陷入沮丧,感到迷茫,对急剧变化的世界无所适从,这本书恰好与当下读者的精神状态非常贴合。也就是说,《遮蔽的天空》之所以能广为传播,是其正好在大众文化中找到了共鸣,而非大众主动要向经典靠拢。

个人以为,读不读经典与阅读升级降级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不论何时,经典始终是小众的,是少数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爱好,它与大众流行文化天然对立。况且,经典也不是生来就是经典,比如今天明清世情小说被我们奉为经典,但在当时看来,这些作品何尝不是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不入流的民间消遣。

文学作品的魅力,当世往往难有全面客观的评价。很可能将来有一天,今日鄙视链底端的网络文学也有了折射一时之社会样态、展一时之风气的文化价值,从而成了经典;但可以预见,到时候大众文化一定走得更远,依然难与经典有多少交集。如是,在这样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下,所谓“阅读降级说”,其实并没有成立的逻辑。

当然,受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影响,这20年来,我们阅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纸上到数字端,从长篇大论到短平快,从大众流行到亚文化……这并非阅读的降级,而是在走向多元。尽管这一过程令阅读日趋碎片化,但无论是通勤路上碎片化的口水文,还是闲暇之余读一本轻快的小册子,又或者心血来潮品读一部经典,不都是一剂现代都市生活的调味料吗?而阅读最朴素的意义,大抵如此吧。

相关阅读:招生代理合作

相关帖子

说真的我倒觉得这个挺好的,人嘛其实都是缺乏自制力的,你看到喜欢的东西可以先消费后还款,甚至还有分期这项功能,难免有的时候就大手大脚起来,然后等还款的时候才发现用超支了,这样经历个一次两次超过你能力的消费,我有一次也是一不注意花了四五万,近半年才还完。不过这样以后就不敢乱花钱了。当然,如果你都吃到苦头了还在大手大脚,那就不是什么信用卡,花呗,借呗的问题了,而是你这个人本身有问题,明知道自己还不起依旧大手大脚,你吃苦能怪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信用卡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信用卡交流吧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不给不给就不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用卡吧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