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大学生耿直辟谣被责备 谁制造了代际的撕裂 教育

[复制链接]
查看: 24|回复: 0
发表于 2024-4-14 21: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从小就怂,喜欢的东西都是有钱再买,没钱那就憋着,等等,说不定就不喜欢了,我也没有啥必须用钱的地方,所以我至今没办过信用卡,只有储蓄卡,花呗也只用过几次,是双11时候,但是收到货以后能还立马还了。我挺怕超出我能力的消费,一想到每个月都得还钱我就不自在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反而储蓄卡里的钱越多我越安心,我也笨,不会理财,就老老实实存储蓄卡。
人们不必责怪一些中老年人频频“中招”,更不宜责怪一些年轻人方式方法“耿直”,应关注的是谣言的制造者。

记者报道,厦门某大学化学系大三学生,发现家族群里姑父转发了一条缺乏科学依据的假信息,于是“耿直”辟谣,事后却被长辈责备。后来,他发现类似打着“科普”旗号实则是伪科学信息的群聊,只当作没有看见。

人类步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几何级数增长。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不再当“旁观者”,也跟着玩起了朋友圈,谁能说这不是时代的进步?

按理,因为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相对丰富,中老年人虽然记忆力等呈现渐行式下降,但思维的严谨与缜密程度应该比年轻人更高一些。但是,有心理学家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认为成熟期(50岁以上)是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中老年人体力和健康的每况愈下,造成自我调整与绝望感的心理冲突。在形形色色的谣言传播链条中,中老年人是“中招”的最大群体,“爸妈朋友圈”俨然成为谣言泛滥的重灾区,这是否与心理学家的分析有点关联呢?

厦门的这名大学生针对长辈转发的信息“耿直”辟谣,事后却被母亲责备“怎么没大没小”,至少说明晚辈与长辈之间的思维“鸿沟”依然存在,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迥然不同。

燕麦致癌、食盐有毒……在很多网络自媒体上,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一些旧谣言甚至在专家辟谣后,过一段时间改头换面卷土重来,阅读量动辄10万以上,引发人们的焦虑。

涉及食品安全和公众利益的虚假信息,虽不至于导致人心惶惶,但也弄得许多人心里不太踏实。值得警惕的是,一些网站使出浑身解数,用“标题党”推波助澜,其责任不容推卸。其实,人们不必责怪一些中老年人频频“中招”,更不宜责怪一些年轻人方式方法“耿直”,应关注的是谣言的制造者。

在流量为王的新闻消费大环境下,诸多的网络平台应该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以赢得长久发展。

就管理层面而言,就是要让那些谣言的制造者得不到利益。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配套措施,用法律手段保障网络平台健康、有序、稳定的运行。另一方面,要形成协同监管合力,坚决打击扰乱互联网运行秩序和信息传播秩序的现象。对那些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招生代理网

相关帖子

其实就是需要合理地控制欲望,钱赚来是用来花的,但是生活总会有个万一,所以要适当花钱存钱。我不敢开信用卡怕自己控制不了所以我到现在没有一张信用卡,有的时候逛某宝某东感觉克制不住,工资一到账就存定期,定期时间到了也就不想买了。平时花呗还是用的,平时主要是水电账单,护肤品找代购或者等活动囤一波就熄火,日子过得也许比较克制没那么快乐,看着自己不算多的存款,心里有底气,偶尔犒劳一下自己还能想,没事,还有存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信用卡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信用卡交流吧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不给不给就不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用卡吧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