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什么是中国环保产品认证?90%的人都不知道

[复制链接]
查看: 32|回复: 0
发表于 2023-11-6 15: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从小就怂,喜欢的东西都是有钱再买,没钱那就憋着,等等,说不定就不喜欢了,我也没有啥必须用钱的地方,所以我至今没办过信用卡,只有储蓄卡,花呗也只用过几次,是双11时候,但是收到货以后能还立马还了。我挺怕超出我能力的消费,一想到每个月都得还钱我就不自在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反而储蓄卡里的钱越多我越安心,我也笨,不会理财,就老老实实存储蓄卡。
自1999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中国环保产品认证制度》,并于2000年建立了中国环保产品认证制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环保产品认证制度在产品质量、技术服务、监管机构及企业管理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环保产品生产与消费市场。中国环保产品认证制度于2009年被纳入我国绿色产品认证制度范围。从2009年起,我国相继推出《中国环保产品认证制度》、《中国环保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国绿色产品认证目录》等制度。自2016年开始至今(截至2020年6月),我国已先后发布了18批绿色产品认证制度,累计实施近万个认证产品类别,覆盖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消费品类别和技术服务类别,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生态产品认证体系。一、主要政策

目前,我国环保产品认证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但在制度框架的搭建上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从整体来看,绿色环保产品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全面,更加完善。从试点经验来看,环保产品评价制度进一步健全并完善,与国家相关政策更加契合。从相关法规来看,近年来环境保护法规及政策密集出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不断完善,推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水平。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提到环保产品认证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条例》中规定可享受环境保护税收优惠的产品类别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及环境监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条例》中提到环保产品认证制度和证书认可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提到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制度和证书认可制度以及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制度等。此外还有环保产业发展条例、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等与环保产品认证相关的法规政策都已出台或正在制定中。二、认证机构

随着绿色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中国环保产品认证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在产品质量、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认证工作的主要机构。中国环保产品认证主要包括国家认监委下属分机构;市场监管总局下属分机构;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下属分机构;国际互认组织下属分机构及其认证分支机构等。截至2020年6月,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已拥有480家认证机构和3家检测机构。这些机构为公众提供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产品等认证服务,也开展其他相关服务。三、认证实施规则

为规范环保产品认证工作,引导相关行业和企业在认证过程中实施标准提升,2015年,国家认监委发布《认证机构及相关人员准则》,从认证机构、认证实施、监督管理四个方面明确了其责任和义务。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的任务是为各类环保产品提供专业化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及监管活动,包括认证审核、现场检查、质量核查和出具监督检验报告等。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对于认证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监控。监督管理由国家认监委统一实施,认证机构应向国家认监委提供对获证产品及相关认证实施情况是否满足规定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进行监督检验;接受监督检验单位、质量监督检验人员和获证产品生产、使用单位的委托后,组织有关人员或有关资料将监督检验结果反馈给获证产品生产、使用单位或其委托代理人;证书颁发机构应当根据所出具认证证书载明的认证条件和范围对获证产品及其相关认证工作进行监督检验;接受质量监督检验单位委托的受托检验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等。

相关阅读:ISO认证
说真的我倒觉得这个挺好的,人嘛其实都是缺乏自制力的,你看到喜欢的东西可以先消费后还款,甚至还有分期这项功能,难免有的时候就大手大脚起来,然后等还款的时候才发现用超支了,这样经历个一次两次超过你能力的消费,我有一次也是一不注意花了四五万,近半年才还完。不过这样以后就不敢乱花钱了。当然,如果你都吃到苦头了还在大手大脚,那就不是什么信用卡,花呗,借呗的问题了,而是你这个人本身有问题,明知道自己还不起依旧大手大脚,你吃苦能怪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信用卡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信用卡交流吧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不给不给就不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用卡吧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