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别把高考志愿 全交给大数据 教育

[复制链接]
查看: 29|回复: 0
发表于 2024-4-14 20: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吧,自制力一定要的!小额度你用花呗,大额度就是信用卡了。之前我有段时间喜欢了个渣男,为了他我总共欠了两千多花呗,当时很害怕...这辈子都没欠过那么多...那个男的最后也没还。当时还没有工作刚出社会,后来今年十一月份还完关掉了花呗。我为什么会还不起?因为我超过了我能支配的金额,所以我现在买东西前会提前计算...因为那段时间怕了...还有一定要自律!一定要这笔钱能在你能承受的了的情况下去用!还有千万不要信用卡套现!
高考结束后,如何填报志愿是摆在家长和考生面前的大事。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被这块市场吸引,纷纷推出大数据帮填志愿服务,甚至还有收费5万元的首席咨询师提供一对一辅导。不少家长奉上真金白银,希望孩子一分都不要“浪费”,实现鲤鱼跃龙门。

“七分考,三分报”,“填报咨询”确有存在合理性。中国有数千所高校、数百种专业,各地录取办法不尽相同,学校录取分数线每年一个样……种种变量加在一起,使得填报难度颇大,但填报志愿的容错率却很低。许多人担心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更担心选错专业,直接影响一生的职业轨迹。在这些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家长倾向于求助专业机构实属人之常情。

但大数据匹配有几分准头?家长与考生恐怕同样要考量。面对高考志愿这片千亿级的刚需市场,想要分一杯羹的机构不在少数,泥沙俱下实属必然。已经有许多所谓“专家”“天价服务”被证实为炒作。更要看到,这些机构口中一种专业和一所大学的好与坏,多是根据毕业生就业率、薪酬量化出来的,但每个考生的志趣并非大数据能够预测的,未来的人生价值也远非薪酬可以衡量的。倘若硬着头皮削足适履,将来受苦的还是自己。一定意义上,填报志愿也是一场考试,别人难以代劳,唯“机构”是从或者唯父母是从都未必会有最好的结果,最关键的还是考生自己的理想爱好是什么。

帮助考生填好志愿,其实相关部门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近些年,从估分填志愿到知分填志愿、增加平行志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填志愿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但面对琳琅满目的高校和专业,考生依然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与其让所谓机构去指挥,倒不如呼吁各大高校将招生信息、培养方案、师资力量、转专业机制等关键信息充分披露,更加主动地与考生及家长交流。不断提升专业“透明度”,无异于提高考生填报志愿的容错率。

人的成长本身具有多重可能,无论是高考改革,还是志愿填报,让选择更加契合内心是大势所趋。考生应当更加主动地描绘人生蓝图,而非把未来全交到别人手中。

相关阅读:仟学网

相关帖子

花了能还上就可以,现在24/12期分期挺便利的,可以轻松的买到想买的东西而不至于影响生活质量,我个人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不断的体验新鲜的东西,而且很多东西你活了这个年龄段就很难在体会到了,花钱也补不回来,比如说以前我就特别喜欢手机,每天都在搞刷机优化之类的,然而毕业以后慢慢的就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了,现在都是直接买回来就用,游戏也一样,以前天天玩,ps4上2t内存都装满了游戏,switch则是装满了256g内存卡+自带32g内存,都是自己买的正版,然而现在都不想打开,只想抱着手机刷刷视频,当年感兴趣的玩具现在也一点感觉都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信用卡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信用卡交流吧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不给不给就不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用卡吧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11 )